10年來,中國—東盟展覽會為中緬雙方的經濟交往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和極大的便利,為眾多的中緬公司找到了更多更好的資金和項目。在日前進行的中國—東盟 展覽會10周年大型聯合采訪活動中,緬甸工商聯合會秘書長苗旦、緬甸工商聯合會經理吳吞昂在接受本報作者采訪時認為,要抓住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機 遇,利用好中國—東盟展覽會這一平臺,促進中緬各領域的交流合作。
緬企積極參會貿易額大增
作為緬甸國家代表團的成員,緬甸工商聯合會曾多次赴中國廣西參加中國—東盟展覽會,也見證了展覽會為緬甸公司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苗旦說:“通過參加展覽會,緬甸的公司獲得了更多與中國以及東盟其他國家公司接觸的機遇,從而尋找到了更多商機。特別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成立之后,緬甸公司更加受益良多。”
據了解,在第10屆中國—東盟展覽會上,共有100余家緬甸公司參展,參會熱情高漲。對此,苗旦說:“不僅今年,緬甸公司每年都對參加中國—東盟展覽會 特別積極。今年共設104個展位,100多家公司參展,展出的商品也是多種多樣,包括手工藝品、玉石、珠寶加工、木制品等,不少產品還結合了中國的設計和 雕刻制作工藝,因此深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銷量逐年上升。”
據苗旦介紹,緬甸參展商通過展覽會先與中國的公司建立聯系,會后再談具體的合作細節。這些公司來自中國各地,主要集中在海產品、農產品等行業。“通過展覽會,雙方的貿易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苗旦說。
苗旦認為,近幾年,中緬貿易額呈現較大增幅,與中國—東盟展覽會的橋梁作用分不開。“緬甸從中國貿易的很多產品,如鋼鐵、農機等,都是通過展覽會達成的;中國—東盟的交易中心華南城也有緬甸的產品展銷。希望通過這些項目加深雙方的貿易合作。”
在東南亞國家中,緬甸的國土面積較大,自然資源豐富。“緬甸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農業國家,現在國家要發展工業,強調工農業并重發展。在這兩個方面同 時進行現代化建設,很容易造成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因此我們非常謹慎,希望實現可持續發展,而不是為了經濟發展犧牲環境。”苗旦強調。
緬甸處在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和印度中間,有海,有陸地,有海上通道,也有陸上通道。不管是作為東西方的通道還是東北方的通道,都很重要,緬甸也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從南亞到中東的門戶。從這個角度上講,緬甸和中國良好的外交關系,對雙方都很重要,雙方都能從中受益。
努力營造良好投資環境
據吳吞昂介紹,中國目前是緬甸的第一大貿易伙伴,2012年中緬雙邊貿易額為51.219億美元,其中包括邊境貿易;在緬甸的外國直接投資(FDI) 中,中國在32個國家中居首位。截至2018年4月,中國對緬甸的直接投資為141.85億美元,其中44個大項目約占總投資的32.5%,主要涉及水 電、油氣。從昆明到皎漂正在建設的油氣管道就是其中的項目之一。
吳吞昂認為,一直以來,中緬經貿合作主要以資源合作為基礎,緬甸希望能逐漸引進技術轉讓方面的投資。
中緬兩國是友好鄰邦,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兩國人民就以“胞波”(兄弟)相稱。吳吞昂說:“不管國家進行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都不會影響兩國的友好關系。跨境貿易協議的簽訂促進了雙方貿易、旅游的發展,也方便了雙方人員來往,加深了雙方各領域的交往。”
緬甸國家現在正在審議相關的投資、貿易法律,考慮如何給予外國投資更優惠的條件。“改革一步步來,改變肯定是會發生的,而且會很快。”吳吞昂說,緬甸國家已向私人銀行開放了外匯兌換業務。中國銀聯和緬甸國有和私有銀行簽訂合同后,中國游客到緬甸就可以使用任何銀行卡、信用卡,十分方便。
緬甸正推動全面改革與對外開放,內外環境已呈現積極變化,發展前景被各方看好。中緬兩國已經建立起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各領域互利合作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對于在緬甸快速轉型過程中,部分中緬經貿合作項目因某些因素受阻,苗旦說,“只要兩國堅持相互體諒、友好協商的優良傳統,以積極、務實的態度坦誠應對,一定能消除誤解,彌合分歧,排除困難,迎來中緬經貿合作更加輝煌的明天。”
苗旦認為:“我們相信,緬甸國家在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吸引外資的各項舉措的同時,一定會為外資營造一個公開、公正、透明、友善的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