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好友] [參展咨詢] |
今年的“十一黃金周”已經過去,今年出現爆棚顯現像比往年有過之而無不及。黃金粥,黃金周長假,中國多地景區出現客流“井噴”,從故宮遠超歷史紀錄的單日客流量18.2萬,到“華山爆棚事件”,再到鼓浪嶼的“淪陷”,市民“扎堆”出游使“十一”黃金周變成“黃金粥”。
“十一”黃金周,道路擁堵、景區爆棚再次成為全民“吐槽”熱點,最長的公休假期不但不能讓人們閑適出游,反而愈發身心疲憊,一些群眾戲稱黃金周儼然已經成為“黃金粥”。如何反思長假出行,是一個關系到自己、身邊每一個人的愉快行程。
如何才能舒適度假?景區逢假必堵的現象為何會發生?有沒有另類的度假方式?……在此,讀者和記者闡述了不同觀點,專家亦從專業領域給予了建言。
“目前景區游線路設計不合理、產品創新不足、盈利模式單一、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嚴重,根本無法滿足游客多樣化、差異化的旅游需求。”
“政府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在協調、規劃、立法和投資等方面履行職能,為國民提供休閑娛樂的機會和必要的條件,積極引導百姓健康的休閑旅游觀念。”
長假旅游變“遭罪游”
節假日旅游市場繁榮原本是符合經濟規律的正常現象,可近幾年黃金周各大景區爆棚、游客滯留的現象頻發,旅游也成為一種“打仗式”的糟糕體驗。
“十一”期間,各大景區游客接待量普遍創新高,“爆棚”“擁堵”“滯留”依舊是旅游關鍵詞。2日,杭州西湖風景區各個景點累計客流量達100.89萬人次,西湖景區單日游客量首次破百萬;故宮游客接待量超過17萬人次,超過測算的游客量上限一倍多。
全國假日辦的統計數
據顯示,黃金周期間,全國各大景區游客接待量較去年普遍上漲,納入監測的125個直報景區單日接待游客最高達623.11萬人次。
網友也編出各種段子調侃擁堵“盛況”:“法海都被擠到西湖里去了”“故宮人山人海,長城不分內外”“黃金周各大景區免費上演大片《人》”等。
景區游客在超出有效接待量之后,游客的實際游玩時間大大縮短,多數時間都浪費在排隊上。記者在寧夏部分景區采訪也深有體會,購票排隊40分鐘、玩項目排隊等待30分鐘,上廁所排隊等待15分鐘,返程排隊等待50分鐘……所有程序無一能逃過排隊,不時還有游客因插隊而起沖突,如此“遭罪”旅游何談休閑。
景區人滿為患,游客滯留的情況就難免發生。2日下午,四川九寨溝景區發生大規模游客滯留事件,上下山通道陷入癱瘓,不少游客開始往售票處聚集,要求退票和賠償,現場一度陷入混亂。盡管后來景區及時采取了疏導、退票等措施,但恐怕此行留給游客的是心力交瘁多于美景記憶。
由觀光轉為休閑體驗
當前,我國旅游業已進入大眾化、產業化發展的新階段,大眾旅游消費需求持續增長,國內旅游市場規模已在全球排名第一。如此龐大的國內游市場是否注定了景區“逢節必堵”的現狀?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景區爆棚并非是正常假日經濟的表象,而是折射出我國旅游產業長期以來發展滯后的狀態,包括休假體系不健全、旅游產品開發不合理、旅游機構管理不完善等問題,而消費的過度集中使落后的產業發展現狀和民眾快速增長的旅游需求之間的矛盾公開化。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分析認為,“黃金周”現象從根本上說明我國旅游業還停留在傳統的觀光型階段,尚未進入“休閑時代”。業界對休閑度假旅游的定義是“注重內心感受,享受旅游過程中的輕松、愉快和舒適的狀態”,而當前節假日旅游帶來的感受離“休閑”相去甚遠。
“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對旅游的需求逐漸由偶爾轉為常態,由觀光轉為休閑體驗,但目前景區游線路設計不合理、產品創新不足、盈利模式單一、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嚴重,根本無法滿足游客多樣化、差異化的旅游需求。”
景區的不科學管理也加劇了節假日景區擁堵現象。雖然剛實施的旅游法對景區最大承載量、游客流量控制等方面都作出規定,但從今年“十一”黃金周的情況看,多數景區依然超載接客,并未采取相應的預警和通報措施。
專家認為,當有限的旅游資源承載過多的游客,個人花錢購買的旅游體驗價值就會大打折扣,而這在很大程度上緣于景區對門票經濟的過度依賴和管理上的疏漏。
應協調規劃立法投資
專家認為,要改變我國節假日旅游產品嚴重供不應求、景區爆棚等旅游“頑疾”,需要合理開發旅游資源,健全帶薪休假制度,推動旅游產業由單純的觀光型向觀光、休閑、體驗式旅游多元化發展。
要明確休閑旅游應建立在大多數人的休閑需求之上,在產品開發上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城鄉旅游資源,創新經營管理模式,重點要做好旅游資源的整合以及交通、住宿、消費等配套設施的建設和完善。
休閑旅游和傳統觀光旅游的差異點就是觀光旅游要見山見景,而休閑旅游要見人見生活。“因此一個地方要成功發展休閑旅游,就要將當地的民俗、生活、文化充分融入旅游產品中。只有政府、旅游服務機構、游客共同努力,才能開發出理性的旅游休閑模式。”
事實上,從設立中國旅游日、制定《國民旅游休閑綱要》,到出臺旅游法,國家已逐步在引導居民的休閑旅游心態和休閑旅游發展方向。
“政府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在協調、規劃、立法和投資等方面履行職能,為國民提供休閑娛樂的機會和必要的條件,積極引導百姓健康的休閑旅游觀念。”寧夏中國國際旅行社副總經理李巖松說。
要真正實現休閑旅游,還必須落實帶薪休假政策。專家認為,只有當個人有了可自由支配的假期,才能安排個性化的休閑體驗,減少公休節假日集中出游。
可適時調整假期格局
有專家認為,“黃金粥”的尷尬現狀,是公眾渴求休閑度假的表現,其背后存在著生活水平提高、帶薪休假制度難以落實等系列因素,呼喚著有關方面適時調整黃金周格局。
從2008年開始,我國取消了“五一”長假,休假模式由以前的3個“黃金周”變為2個“黃金周”+5個“小長假”。然而,春節過后,要一直到“十一”才能再有一個“黃金周”,跨度長達八九個月,出省、出市旅游的等待太漫長,也是造成“十一”黃金周人滿為患的重要原因。因此,適時調整目前的黃金周格局成為當務之急。
當前,公眾對于恢復“五一”黃金周的呼聲很強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眾對黃金周的渴望。這些呼聲,值得有關部門加以重視和論證,加快制度革新的步伐和科學化程度。同時,好的制度能夠盡可能釋放我國旅游業發展紅利,推動旅游消費的轉型升級。
當前正值全面貫徹國務院公布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和旅游法的關鍵時期,這些文件都強調了普通公民的旅游休閑福利。然而,當下能享受帶薪休假的職工,大多集中在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而大量勞動密集型企業、個體私企的員工,因無法享受帶薪休假,外出旅游計劃不得不集中安排在小長假或“黃金周”。因此,推動帶薪休假制度的落實既是保障公民權利的重要舉措,也是緩解黃金周客流爆滿的重要手段和關鍵一招。
“黃金粥”即將度過。每個人的過節方式不同,除了自駕游和景點游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新的過節方式,例如和陌生人“約會”,同樣也有人遠離“人海”,選擇在家靜心讀書。
相親旅游
大學同學一到長假各有各的活動。大學生小張說,現在一些旅行社和婚介所搞起了“強強聯合”,專門組織有相親意愿的大學生去外地旅游。她認為,大學生作為社會中龐大的群體,在沒有過多經濟基礎的情況下,可以選擇這類出行方式,“學生的情感比較單純,彼此間會有很多共同的話題,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或許還能摩擦出愛的‘火花’”。
更多的大學生則選擇自己組織,和陌生人一起旅游、野餐。學生小韓就在網絡上發帖子,征集“驢友”,“發帖后,有很多人都聯系我,都和我有共同的意愿,我們結伴而行,一路上聊著各自學校發生的不同事,很有趣”。
辦視聽會
小孫是一個音樂發燒友,他的博客主要內容也是向網友推薦自己喜愛的音樂,“流行、英倫、朋克、民謠、鄉村和搖滾,這些我都喜歡,同樣也有很多共同愛好的人,我們互相關注”,十一期間,小孫突發奇想,組織這些陌生的網友搞一次視聽會。
“約會”這天,十幾個網友每人都帶著自己珍藏的音樂CD,選擇了一個酒吧,趁酒吧下午生意清淡包了場。小孫對自己的創意很是自豪:“這是我們自己創造的音樂盛典,酒吧的音響設備為我們所用,而且每個人必須講解自己帶來的音樂,這種交流比網上不見面的交流更有趣、更生動。”
共獻愛心
黃金周期間,一些年輕人走出“小家”去為“大家”獻愛心,而“同好者”中不乏陌生人。小許是一家公司的白領小姐,他們公司的年輕人一直在照顧一位癱瘓在床的老伯伯,小許在博客中曾把他們的活動告訴其他網友。有幾個網友一直想加入他們的隊伍,但苦于平時大家能碰頭的時間不多,放長假是個好機會,就這樣,素未謀面但都有著善良的心的年輕人在一位長者的病床前歡聚了。“老伯伯說謝謝我們,其實我們該謝謝他,因為他,我認識了更多的好心人。”小許說。
徒步暴走
9月30日,懷先生本想在訂票網站上輸入“九寨溝”,結果輸成了“舊莊窩”,他在網上搜索后發現此處竟有一條絕好的徒步路線,遂與朋友商量,一場陰差陽錯的暴走旅行開始了。
10月4號,一行人出發了,沿途遇到不少果園,吃著水果邊走邊唱,走進峽谷中,不自覺地想大喊,任憑聲音回蕩。
“10公里、20公里、30公里……35公里”,一路沿途暴走,他體會到了各色景色,心情也十分愉悅,“建議以后大家去一些尚未開發的地方騎行或者暴走,接觸大自然,既能避免假期旅游扎堆,又能鍛煉身體,釋放工作壓力,但前提是確保路線可靠安全”。
回歸田園
潘先生是一名實習記者,作為職場新人的他背井離鄉,幾個月來一直在報社工作,從未踏進家門半步。利用這個十一小長假,他回到家中,選擇與父母團聚。
對于農家來說,黃金周乃是一個收獲的季節,田里的紅薯熟了。
在家中,他與家人一起,扛起鐵鍬,到田間挖紅薯,每天將自己搞得臟兮兮的,心中卻是滿滿的歡樂。
展會信息更新時間:2013-10-10